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张铭散文两章(2)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春“摩电”,在我的心中,就像是尘封了多年的一坛老酒,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仍然历久弥香。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长春“摩电”,在我的心中,就像是尘封了多年的一坛老酒,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仍然历久弥香。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爸爸领着我从德惠来看望在长春读书的姐姐。那时我感到长春这座城市非常陌生,而且又大又繁华。我只熟悉姐姐外国语学校门前的红旗街,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路边的石阶上看“摩电”。看着两支南北往来交织的“摩电”像绿色的小火车,呼啸着从我的身边穿过,心里美美的。那时候,长春的天空非常非常的蓝,特别特别的纯净,夏日炎烈的阳光照在我的小脸上,像烧灼一样,而我还是愿意坐在台阶上眺望着远来和远去的“摩电”。这一童年美好的瞬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四日,我只身一个人背着行李,带着家里给的三十五元钱来长春读书。下了火车,到位于建设广场的学校报到。姐夫和哥哥到车站接的我,我们三人乘坐的就是从汉口大街开往红旗街的54路“摩电”。记得当时摩电里的人很多,长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颇陌生的,我只熟悉“摩电”这个绿色的小火车。如今,姐夫和哥哥都不在了,想想那日我们一起乘坐的“摩电”,心里便生出了许多酸楚无言的痛。后来,“摩电”就成为了我在长春这所城市里读书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

“摩电”在印象中,早已化作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像张艾嘉唱的那首《爱的代价》里的几句歌词: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

永在我心中,

虽然已没有了他……

雪中的大庙——谈谈长春般若寺

今天是三月七日,农历正月二十九,从早上开始雪越下越大,弥漫着整个城市的上空。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飘飘的白絮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我在温暖的办公室内例行着一天的公务。向窗外望去,今天的大庙被这早春三月的风雪所笼罩,显得格外的宁谧、静穆和圣洁。

这所位于长春市中心的古刹寺院,名字叫“护国般若寺”,人们俗称“长春大庙”。它是目前长春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寺庙,现为吉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该寺院始建于一九二二年,原址位于长春市西四马路。一九二三年二月,当时黑吉慈善联合会丁树敏、张子元等人迎请时任佛教天台宗临济派第四十四代法嗣大德高僧倓虚法师来长春开讲《金刚般若经》和《般若心经》,皈信四众。随后当地官绅倡议在长春建立寺院,弘扬佛法,经当时的吉长道尹公署核准并向民间募捐而成。初建伊始,吉林省督军孙烈臣捐资三百大洋,吉长道尹孙其昌、吉长镇守使诚明、长春商会会长孙香山等人纷纷捐款,累计集资一万余元。最初建在商埠地南关区西四马路,建庙的二十亩土地是由蒋洁珊居士从自家土地中捐出。一九二七年,倓虚法师到北京讲经为般若寺募捐,时任安国军总参议的杨宇霆、安国军政府交通部次长常萌槐等人慷慨解囊,捐资数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天王殿、大雄宝殿相继建成,佛像也塑建完毕,正准备举行开光典礼时,由于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而被搁浅。一九三二年伪满洲国定都长春后,规划修建的重要马路正好通过般若寺,刚刚建成的寺庙被迫全部拆除,搬迁到现址长春大街重建,长春公署社会局下发给补助费十一万元。

大庙的名字取“般若”为寺名,缘于倓虚法师来长所讲的般若经而起。“般若”二字在佛教中应读为bore,属梵语直译,为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之意。是对生命的本性和本源的彻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倓虚法师为近代高僧,与虚云禅师、太虚大师合称为“三虚”,自称“湛山老人”。倓虚法师生于一八七四年,四十三岁中年出家,佩台宗法印,以讲经弘法建寺安僧为主。倓虚法师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每一升座,信众云集,披隙导窍,莫不如愿响应。民国初年始,弘法于东北各省,踏遍白山黑水及南方各地。十余年间,恢复并创建了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和吉林观音古刹。他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认识到“佛法弘扬本在僧”,如果无人弘法,不待外人摧残,佛教本身就会消灭,因此在每个道场完成后,都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倓虚法师讲话富有风趣,严肃中带有洒脱,谨慎中带有诙谐。法师到晚年曾对弟子说:“人生如做戏,锣鼓一响,挑起帘来出台唱戏。唱完了,锣鼓一响就煞戏,人生活着如是,死亦如是。”他还说:“世间事,吃亏的未必不是占便宜,占便宜的也未必不是吃亏。”倓虚法师于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一日于香港新界荃湾弘法精舍圆寂,世寿八十九岁,火化后检获法师舍利四千余粒。法师晚年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一书,由弟子整理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1/0322/675.html



上一篇:走进巍山长春洞
下一篇:从山顶开始飞翔记长春庙香山度假区董事长王勇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