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张铭散文两章(4)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摩电”出现于北京,时间是一八九九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北京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一九〇四年,香港开

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摩电”出现于北京,时间是一八九九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北京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一九〇四年,香港开通了“摩电”,上海于一九〇六年,天津于一九〇八年相继开通“摩电”。其后,日本和俄国殖民者在东北的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抚顺、鞍山等地也开通了“摩电”。

“摩电”最早穿梭于长春这座北方与众不同的城市中,说来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诞生,与日本在长春的殖民统治背景密切相关,是日本殖民时期遗留下的特殊历史产物,曾经给老长春的人们在记忆里蒙上一层殖民文化的浓重色彩。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殖民地。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在长春登基,建立“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长春成为了当时日本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到一九四一年,长春市人口已达五十五点五万人,市内公交客运出现紧张局面。伪国都建设局在二期国都建设规划中,拟定有修建八十公里无轨电车线路和二十五公里地铁线路的计划。在二战中,由于资源匮乏,加上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政策,日本人不得不将稀缺的石油首先供给军方使用,迫不得已改变最初的设计方案,开始考虑在长春建造有轨电车。一九四一年四月,“新京交通株式会社”修建了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全长十三点六公里,六月开工,十月末竣工,十一月一日正式运营,运营车辆有四十辆。至一九四四年,长春市市内有轨电车线路达七条,全长四十七点九公里,“摩电”陆续增加到了七十二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后,长春市内电车交通基本保持了原貌,只是日本人居住的集中区抚松路一带不通车了。一九四五年十月,国民党政府派人接收了“新京交通株式会社”,接收电车七十六辆。其中,约有五十辆已被损坏。一九四六年二月,“新京交通株式会社”改为长春市交通公司,对有轨电车运营线路进行了调整。一九四七年,长春市内共开通五条“摩电”线路,日平均上路电车有三十辆。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围困长春期间,“摩电”的电线有多处被国民党飞机空投的粮袋砸断,轨道也有多处被拆,损失相当严重。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八日长春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长春市交通公司,招回了部分工人、司机、售票员上班,经过紧张地抢修,至当年年底,共修复电车线路三十七点二公里,修复上路电车三十辆。至一九五二年,开通有轨电车线路六条,上路电车四十八辆,线路总长达四十四点六公里,年客运量达十五亿七千二百六十万人。至一九六〇年,全市有线路六条,总长达五十二点六三公里,电车八十八辆。这是“摩电”在长春公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摩电”的轨道占地面积较大,妨碍其他车辆的运行,长春市逐渐淘汰有轨电车,改为无轨电车。从一九六〇年开始陆续拆除长春市内的部分“摩电”线路,兴建无轨电车线路。仅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之间,就拆除了51路、56路“摩电”,至此,长春市区彻底改变了有轨电车通行市区的局面。

“摩电”从一九四一年第一次出现在长春这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就成为了城市中纵横交错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给市民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它随着长春城市的多次变迁而不断改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旧梦和风雨沉沦,它见证着一个城市文明的递进与发展。

长春“摩电”,在我的心中,就像是尘封了多年的一坛老酒,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仍然历久弥香。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爸爸领着我从德惠来看望在长春读书的姐姐。那时我感到长春这座城市非常陌生,而且又大又繁华。我只熟悉姐姐外国语学校门前的红旗街,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路边的石阶上看“摩电”。看着两支南北往来交织的“摩电”像绿色的小火车,呼啸着从我的身边穿过,心里美美的。那时候,长春的天空非常非常的蓝,特别特别的纯净,夏日炎烈的阳光照在我的小脸上,像烧灼一样,而我还是愿意坐在台阶上眺望着远来和远去的“摩电”。这一童年美好的瞬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四日,我只身一个人背着行李,带着家里给的三十五元钱来长春读书。下了火车,到位于建设广场的学校报到。姐夫和哥哥到车站接的我,我们三人乘坐的就是从汉口大街开往红旗街的54路“摩电”。记得当时摩电里的人很多,长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颇陌生的,我只熟悉“摩电”这个绿色的小火车。如今,姐夫和哥哥都不在了,想想那日我们一起乘坐的“摩电”,心里便生出了许多酸楚无言的痛。后来,“摩电”就成为了我在长春这所城市里读书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dxxb.cn/qikandaodu/2021/0322/675.html



上一篇:走进巍山长春洞
下一篇:从山顶开始飞翔记长春庙香山度假区董事长王勇

长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